
生产队分粮食用的磅秤
生产队时期,全国大多数的农村,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农业时代。而农村的家庭,大多数都是五六口人以上,每次分粮食,少则几百斤多则上千斤,很是不少。
限于人能抬起来的重量,杆秤能称出的重量,撑破天也就几百斤。而且需要俩人用一根杠子扛起来,非常累人,还不稳定,不容易读数。所以,那时候,一般的生产队,都是用磅秤来称粮食。
磅秤,也属于运用杠杆原理的计重工具。只不过,磅秤称东西的时候,不需要像杆秤那样,把被称重的东西提起来离开地面,二是放到平整的称重台上。
磅秤整体是金属制作,有一个铁板做的平台,离地面很低,大概二十厘米左右。要称重的时候,把被称重的东西放在平台上。通过一系列的力臂变换,平台上物品的重量,最后被磅秤最上端横着的称重臂上的砝码显示出来。称重臂上有刻度,显示不同的数字,砝码在称重臂上吊挂,可以拧紧拧松,拧松的时候砝码可以沿称重臂左右移动。同时称重臂的远端,被一个方框限制住,让称重臂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摆动,又不会因摆动范围过大,而损坏磅秤的金属零件。砝码拧紧的时候,砝码就被固定在称重臂上某一位置,目的是为了防止在移动磅秤的时候,因为砝码晃动受到损坏。
磅秤的砝码,不是一个而是五六个一套,对应各个级别的物品重量。被称重物品重量在50斤以下的时候,直接横向移动磅秤的砝码,使得称重臂离开支撑点在空中平衡,就可以称出物品重量。一旦物品过重,砝码悬起来落不下来,就往砝码的支撑杆上加别的砝码,一直加到称重臂能落下来。
磅秤的称重台下方,四个角装有直径十厘米左右的金属轮子,可以让磅秤在平地上推动。
生产队的时候,磅秤的应用比较广泛,最多的时候,是称重大袋的粮食。那时候装粮食的口袋,是织的比较厚的布缝制成的,装满了大概一米高,直径四十厘米左右的圆筒。这样的粮食口袋,扎伤口,一个壮劳力扛起来不费力。但是要想用杆秤给它称重,就比较困难。用磅秤,就简单直接多了。